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台灣水梯田的生態文藝復興運動(3)---砌石、浮圳、八煙的梯田風情畫


  「近近的水田,一坵坵相連,遠遠介山崗,一層又一層,影子映到田中央,遠山像在我面前。山與田~」

  這是客家歌手謝宇威演唱歌謠「山與田」的內容,雖然是形容客家山城的水梯田景像,用來描述位於台北縣金山的八煙聚落,依舊非常貼切與優美。

  八煙聚落位於大屯山往北綿延的山麓,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並隔著磺溪與七星山相望,是非常秀麗的水梯田聚落,保有著北台灣碩果僅存的砌石水圳系統與水梯田濕地生態系。由於八煙聚落位於魚路古道的終點,並難得地維持著傳統聚落形式,因此估計其水梯田與水圳生態系約有兩百年以上之歷史。

  早年,先民們順應山形地勢在此開闢了連綿的水梯田,並利用當地節理平整的安山石,建造出冬暖夏涼的石頭屋及灌溉梯田的圳溝。因此八煙聚落廣闊的梯田、石砌老屋與古圳,不但動人,更是珍貴的文化資產。

↑八煙聚落的先民們順應山形地勢開闢了連綿的水梯田,面臨陸化的危機。

↑水梯田層層相疊的設計,充分地運用水資源而不浪費。

  「八煙生產的稻米過去曾獻給日本天皇呢,」愛上八煙的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經常這樣對人介紹。除了這段輝煌的歷史,賀陳旦也不忘提及八煙水梯田裡豐富的「濕地生態」,能看到台北難得一見的青蛙、螢火蟲、蜻蜓等。

  「八煙的景色很『細緻』,」台大城鄉所教授劉可強應賀陳旦之邀,前去看一個「沒落,卻又很美」的地方,只走了一回,就被八煙美麗的地景感動。劉可強表示,八煙的房舍、農地和自然連結度高,田埂上長滿青苔,田中大石頭沒被移走,陽明山北麓的濕氣和山泉孕育出的植物,「看起來就是比較綠。」

  根據生態工法基金會的調查,八煙的水圳或石屋所使用的砌石工法,均採用當地人慣稱的「6包心」或「8包心」砌法,亦即以一個石頭為圓心,其他石頭將之包圍固定連結堆砌而成。據說以這樣的工法所砌成的石牆,經過多年後只會越來越穩固。當地老人家表示,八煙最老的砌石屋聽說已有百年歷史,依舊平穩的佇立在八煙的土地上。


↑綠絨絨的土馬騌與水生植物,與山光水色相映。

↑在八煙聚落隨處可見先民利用節理平整的安山石建造石頭屋。

↑「6包心」或「8包心」砌法,以一個石頭為圓心,
其他石頭將之包圍固定連結堆砌而成。(圖  生態工法基金會提供)

  只是和大部分農村一樣,八煙也面臨了人口外流,人口老化的問題。原本的水田紛紛因為廢耕而陸化,接引主要水源的圳溝也毀壞,可運用的水源少了大半。再加上農會的推廣,農民紛紛從原本種植的水稻與茭白筍,轉作為甘藷等旱作。八煙的水梯田消失大半,不復見「影子映到田中央,遠山像在我面前」的壯麗場面。

  加以年輕人外流,展現先人生態智慧的傳統砌石農藝,已經面臨傳承斷層,以傳統石砌的古圳與老屋,逐漸被便利卻醜陋的水泥或塑膠水管取代。

  有感於八煙聚落所面臨的農業、工藝與生態危機,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自2008年起,投入八煙聚落砌石水梯田生態復舊與產業復甦工作,以生態、生活、生產之三生一體為目標,逐步實踐對於人文與生態的理念與關懷,並爭取與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教授劉可強合作,結合基金會生態工程與城鄉所人文研究之專業,進行八煙聚落整體規劃。

  除此之外,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根據在台北縣三芝鄉推動台北赤蛙的保育經驗,關注到水田這類農業濕地消失的生態危機,向局長顏仁德建議針對具有重要生態功能與地景價值的水梯田,展開保存與復育的計畫,獲得顏仁德大力支持。因此2009年林務局開始與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共同合作,展開八煙聚落水梯田生態復舊與產業復甦的計畫。

↑出張所是日文「在地服務站」的意思,藉由「老屋新力」,提供居民與遊客服務。
↑家家戶戶都有洗滌池,接引源源不絕的山泉水。
↑八煙聚落隨處可見發人思古幽情的石頭古厝。

   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老家位於八煙聚落的蔡文照,因為景氣急凍,被迫放長期的無薪假,返家待業的期間,恰巧遇上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準備進駐八煙聚落。參與了幾次的說明會,中生代的蔡文照不僅成為八煙老人家與基金會間推動水梯田復舊的橋梁,更全力協助修復聚落中早已傾頹的浮圳─這處可能是台灣目前僅存尚可使用的古法石砌浮圳。

  除此之外,林務局與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以租用的方式,將面積4.5分原已陸化的梯田,重新復育成水田,並且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以有機方式種植香水蓮花,鼓勵家庭與企業認養農地,參與在八煙聚落的農夫體驗、農民市集與人文生態導覽,支持在地農民。


  今年8月14日,林務局與生態工法基金會在八煙聚落舉行了浮圳通水典禮,復舊的水梯田裡,已吸引無數動植物「進駐」。白鷺鷥駐足田埂上端詳水中「生態」,三不五時將長長的鳥喙伸入水中,足見陸化的梯田經過復舊後,已重現生機。而八煙聚落透過政府公部門結合民間力量與社區居民同步推動水梯田濕地復育、產業復興與文化史蹟復原,就像是剛萌芽的種子,為台灣的生態保育工作,帶來新的希望與能量。

↑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租用4.5分的農地面積,進行水田復舊與生態復育,
並透過家庭與企業認養的方式,支持八煙農民採行有機農法。
↑生態工法基金會透過定期舉辦八煙農夫市集的活動,吸引遊客深入認識八煙之美。


相關聯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