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達來村遠眺的舊達來部落, 顯得清新脫俗,是生態旅遊的寶地。 |
本身是排灣族的三地門鄉長許阿桃說,去年的八八風災過後,位處三地門鄉行政中心的三地門村雖然未受到災害,但是台24線三地門鄉路段沿線的大社村、德文村和達來村均有受損,再加上霧台鄉災情慘重,整條台24線的觀光旅遊變得蕭條。
圖中右上方的達來村,受去年莫拉克風災影響, 其下方有部分地區地基遭河水淘空而安全堪虞。 連接新舊達來部落之間的產業道路遭莫拉克風災沖毀, 工人正在修護當中。 |
規劃的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指出,三地門鄉和霧台鄉同列茂林國家風景區內,要上霧台參觀「雲霧山林」及魯凱族文化就必須經過三地門鄉,而三地門又是排灣族琉璃珠文化的大本營。「我們要串連台24線的景點,為災後的排灣族和魯凱族尋找永續發展的出路,」陳美惠說。
確立了永續發展的共識,陳美惠先選擇三地門村與達來村民做為三地門鄉打造生態旅遊的領頭羊。
三地門村雖然未在八八風災中受損,但在地的藝術家與年輕人體認到一連串天災地變不只對部落居民帶來生命財產的損失,更帶來產業生計與原民文化滅絕的危機,因此以屏東縣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成員為主體的幾個年輕人組成部落青年自救會,在災後也積極投入部落生態旅遊的規劃,串連三地門的工藝特色、達來部落的石板屋與德文村的咖啡、紅藜,帶遊客深度體驗排灣族文化之美。
青年自救會長黃逸真說,地磨兒是排灣族語對於三地門的發音。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則是由各部落工作室藝術家所組成,希望協助部落的產業發展,在去年八八水災之際,部落青年有感於必須利用新科技讓外界瞭解部落的災情,遂組織自救會透過網路發送訊息,爭取外界救援物資的協助。在後續的重建工作中,自救會青年更希望積極投入生態旅遊的導覽,協助部落復育環境,走出蕭條。
三地門村是排灣族藝術家的聚集地, 作品非常具有特色。 |
三地門部落青年自救會長黃逸珍(中) 與陳美惠(右)討論推動生態旅遊的事宜。 |
達來村是三地門鄉人口最少、遷村最晚的部落,從隘寮北溪對岸河階地的舊部落搬來現居地只有約二十多年的時間,位於河谷兩岸的新舊部落透過吊橋連接,可遠眺南、北大武山挺拔之姿。
有110年以上歷史的舊達來部落,遺世而獨立。 |
達來村新舊部落之間透過達來吊橋 跨越隘寮北溪河谷而相連。 |
原來的舊達來部落大約是在一百一十多年前,日本統治者為了管理方便而命令部落從深山中遷出,經過部落的祖先挑選至隘寮北溪左岸定居,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民國七十年代,政府基於舊部落對外交通不便等因素,才將部落再遷到台24線旁邊的現址。
雖然舊部落交通不便而遺世獨立,卻也因此保留了完整的排灣族石板屋群,數量與品質都可說是全國之最。在舊部落,除了房屋,街道也是用石板與石頭砌成,非常特別。此外,舊部落的行政中心還可見到牆上帶有和平鴿樣式的警察分駐所,學校的牆上則還留有「做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精神標語,不禁令人油然生起懷舊之情。
舊達來部落還保留著精神標語的小學分校。 |
警察分駐所牆上還留有著和平鴿的圖樣,非常罕見。 |
舊達來部落唯一的教堂遺址。 |
辭職坡述說著過去原鄉對外交通不便的苦日子。 |
舊達來部落還保留著完整的石板屋群。 |
具古早味的房屋稅籍牌。 |
達來部落會議議長王和家講解 石板屋內部構造與石板切割方式。 |
厚重的石板要靠眾人出力合作搬回, 所以蓋石板屋是部落共同的大事。 舊達來部落的街道都是用石頭砌成, 王和家說這是最早的腳底按摩, 所以老人家長命百歲。 |
台24線生命再起,合作營造舊達來美好的生態旅遊環境。 由右至左分別為: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副教授、 達來部落會議議長王和家與 三地門部落青年自救會莊爵瑋 |
走出八八水災陰霾,台24線生命再起的故事(1)-承祖先智慧,續永恆山林
走出八八水災陰霾,台24線生命再起的故事(2)-原鄉不棄,阿禮再起
社團法人屏東縣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部落青年自救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