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走出八八水災陰霾,台24線生命再起的故事(1)-承祖先智慧,續永恆山林



是一個發生在南台灣屏東山區裡,由省道台24線串起不同個人、不同族群與山林之間休戚與共的生命故事。

省道台24線,一條從屏東平原出發的道路,沿著隘寮北溪向東北深入中央山脈。這條道路聯接了平原所處的屏東市、長治、鹽埔與內埔等鄉鎮,也溝通了三地門與霧台等原住民鄉。其中,三地門與霧台鄉裡眾多的排灣族與魯凱族部落,像是珍珠般地被台24線串起,成為南台灣山林裡耀眼的珍珠項鍊。


排灣族藝術家非常具有特色的作品。
 這串珍珠,每顆都有引人入勝的人文故事與生態特色。位於山地與平原交界的三地門村,是台24線進入三地門鄉與霧台鄉的起點,不但可以眺望整個屏東平原,更是眾多排灣族擅長工藝家製作琉璃珠、陶壺與青銅刀的聚寶地。電影「海角七號」女主角田中千惠送給每位樂團成員帶有期許的琉璃珠,就是排灣族的文化智慧。說三地門村是經典的琉璃之鄉,排灣族的藝術櫥窗,一點也不為過。

往山上走到低海拔的達來部落,則是另一番美景。抬頭仰望藍天,時常可見黑鳶展開翅膀,乘著河谷裡上升的氣流盤旋。優雅的飛行姿態,儼然是風中王者,也是賞鳥者的最愛。遠眺對岸河階台地的舊達來部落,已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舊部落裡的石板屋、教堂、警察分駐所與牆上漆有精神標語的行政中心,雖然堙沒荒煙蔓草中,卻更發人思古之幽情。這處黑鳶的故鄉,保留了完整的排灣先民遺址與青山為伍。


舊達來部落因對外交通不便而遺世獨立,
保留許多原始的特色。
 位處台24線最末端的霧台鄉阿禮部落,則是最靠近中央山脈,海拔最高的魯凱部落。終年雲霧繚繞的阿禮部落,守護著「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保護區裡不但有著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台灣杉族群,也流傳著「巴冷公主」的人蛇相戀淒美傳說。由於與外界較為隔絕,阿禮部落依舊保留著三百年前建造的魯凱頭目石板家屋樣貌,也保留著原住民與自然共榮的傳統狩獵文化,再加上有著豐富的動植物生態,一直是生態旅遊的寶地,吸引著國內外的賞鳥人士到訪。


小彎嘴畫眉,是阿禮部落最常見的鳥類之一,
是能帶來好預兆的鳥類。
(照片: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提供)
 當然,伴隨這三顆耀眼的珍珠,台24線沿線其他部落也有各自的人文與產業特色。德文村種植著香濃純正的台灣咖啡、大社村是排灣族頭目的發祥地、馬兒村則是牧師的故鄉等等。每個部落,都是山林銀河中獨一無二的珍寶。

莫拉客重創原鄉山河

然而去年八月八日降下兩千多毫米的豪雨,讓莫拉克像是一隻從天而降的怪手,硬是把項鍊扯斷,讓珍珠散落。台24線公路柔腸寸斷,部落受創慘重,山林也像是被滾水燙過般的皮開肉綻,令人觸目驚心。守護大小鬼湖生態瑰寶的阿禮部落,因為下部落地質脆弱,受損情形用「天崩地裂」也不足以形容,而上部落則因魯凱祖先善用順應山林的智慧而居,所以受損較為輕微。雖然如此,由於阿禮部落對外交通中斷,部落居民也被迫暫時到平地居住。






達來村也受創慘重。住在達來村的三地門部落青年自救會成員陳美蘭記得八八當天,原本風光明媚的台24線一夕之間變成性格暴戾野溪,猛烈地灌進部落,難以想像地竟讓山上的房屋淹水。部落的人見苗頭不對,趕緊往外撤離。八八過後,達來村部分區域地滑嚴重,不但道路被沖斷,有的居民房子被土石掩埋,無家可歸。


聯繫新舊達來部落的產業道路也受八八水災而沖毀,
修復工程正進行當中。
 莫拉克發怒,讓台24線的珍珠黯然失色。三地門鄉的大社村面臨遷村,德文村和達來村也有部分地區安全堪虞;上方的霧台鄉更是嚴重,包括阿禮部落在內,全鄉六個村有五個村面臨遷村的命運。住家岌岌可危的災民,暫時先分別被安置在屏東的龍泉營區與榮民之家,等待慈濟在中央廣播電台長治分台基地興建的永久屋完工入住。

災後一年過去了,儘管永久屋的興建與災區的重建紛紛擾擾,卻都澆息不了原鄉子民身體中流著山林基因的血液沸騰,因為排灣族或是魯凱族的子民,其生活智慧與文化傳承都與山林間的花草蟲鳥脫離不了。無論災民選擇回鄉重建,或是要遷居山下的永久屋,他們永遠忘懷不了山林部落裡,那處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帶著族群文化根源,開啟個人生命傳承的家屋。

用生態旅遊扶助氣候災民

有鑑於極端氣候變遷帶來的災害越來越猛烈,受害最深的卻經常是山林裡的原鄉子民,在林務局經費的支持與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的奔走下,一個結合在地部落居民、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屏東縣政府與三地門鄉公所的生態復育行動正沿著台24線默默展開。他們要用生態監測、生態復育與生態旅遊的方式,幫助八八水災受創的原鄉重新站起,讓山林恢復青綠生機,讓原民文化永久傳承,讓部落生活永續共榮。

長期陪伴部落居民推動生態旅遊的陳美惠觀察,重建工作千頭萬緒,目前重點似乎都放在遷村與蓋永久屋等硬體建設上,但原住民的文化傳承與生活就業更必須及早展開規劃。因為原住民文化和生活都與山林相關,彼此間相互依存。原鄉子民脫離了山林,許多傳統知識與生活智慧將會流失;山林沒有原鄉子民守護,山老鼠將如入無人之境而受到破壞。

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是規劃
台24線生態旅遊的重要推手之一。
「透過生態旅遊,一方面讓外界認識台灣山林多樣的動植物資源與多元文化,另方面培養留在原鄉生活的居民能夠自力更生,並成為守護山林與傳承文化的第一線中堅份子,」陳美惠說明在台24線推動生態旅遊的目標。

生態旅遊的發展必須奠基在扎實的生態監測與生態復育行動中。陳美惠表示,過去的山林旅遊模式是帶入大量遊客,以致交通壅塞,而為了容納大量人潮與車潮,又在環境脆弱的山林裡導入大量的工程建設,不斷地拓寬道路與興建旅館,以致面對颱風或大雨時不堪一擊。此外,許多業者為了迎合大眾喜好,把許多平地的事物複製到山林裡,使每個地方特色趨於雷同,真正的原住民文化反而被忽視。

因此打造台24線為生態旅遊廊道的目的,不但要對出入遊客數量進行總量管制,讓山林喘息,避免重蹈過度開發的惡果,另一方面也藉由在地原住民的導覽,讓遊客對原鄉文化與山林生態能有深度體驗與真正認知,將收益回饋給守護家園的原住民,鼓勵他們再投入生態監測與環境復育。

屏東縣長曹啟鴻(左一)非常認同原鄉生態旅遊的理念,
表示將以政策配合支持。
台24線生命再起的意義

「災後重建不只是把永久屋等硬體蓋好,更重要的是內在精神的凝聚,以及對大自然的省思,」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如此說道,而這也是她為何一直風塵僕僕地陪伴部落推動生態旅遊的原因。

透過生態旅遊的規劃,台24線的原鄉重建隱含了三層意義:第一是個人層次,也就是當面臨生活的重大打擊,生命要奮力再起;第二是族群層次,亦即天災衝擊了族群文化的傳承,原住民長老與有識之士要找回流失的文化,讓族群的生命再起;第三則是地球暖化帶來極端氣候,讓人類必須重新省思與環境的關係,一改掠奪式的經濟思維朝永續發展,讓大自然生命再起。

這是台24線正在發生的生命再起故事,也是一首敬天愛地、永續和諧的生命再起之歌,等待有心的人,細細體會。(請續見「原鄉不棄,阿禮再起 」) 以及(黑鳶的故鄉,琉璃的經典)


一個結合部落原住民、年輕人與學術界力量
的生態旅遊活動正在省道台24線展開。
(由右至左分別為:陳美惠副教授、
達來部落會議議長王和家與
三地門部落青年自救會莊爵瑋)


相關聯結

維基百科對於「台24線」的介紹

維基百科對於「生態旅遊」的定義

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

備註:台24線生態旅遊進行時間以「非汛期為主」,汛期時間為安全考量,不開放生態旅遊。詳情請洽「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

沒有留言: